2025年4月18日,外国语学院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围绕“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主题,组织全体教职工开展本学期第二次专题业务学习。本次学习紧扣《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高等教育改革方向,结合学校办学特色,深入探讨外语学科在服务体育国际化及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定位与创新路径。
学习活动采用“集中学习+案例分享+分组研讨”模式:李航副院长领学“国常会:优化学科专业设置!赋予高校更大的自主权”、“优化学科专业,服务国家战略”、“以科技发展为牵引优化高校学科专业”、“战略导向 动态适配 特色发展 不断完善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机制”等内容,强调高校需主动适配国家战略,完善动态调整机制。运动项目外语教研室主任李梦楚结合“世运会巡回赛”经验,提出构建“赛事语言服务实训平台”,建议开发“体育术语语料库”,推动翻译教学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提升学生处理体育科技文本的能力。学习和分享后,按大外、专外、运动项目外语教研室分组,围绕“外语+科技”“公共外语课程改革”“跨学科人才培养”等议题展开热议,提出多项创新方案。
会上,教职工积极建言,亮点纷呈:
杨凤军提议增设“体育英语传播”方向,开设体育新闻翻译、国际体育组织实务等课程,培养服务“一带一路”的复合型人才。
郑曦建议公共外语课程融入“英语+专业”模块,为运动康复、体育经济等专业学生设计学术英语、体育商务英语课程。
李航倡导探索“外语+科技”路径,开设“体育赛事数据分析(英语)”课程,强化学生运用Python、Tableau等工具处理国际赛事数据的实战能力。
张伟英、张小林均强调学科优化对体育高等教育的关键作用,提出依托学校体育学科优势,打造“体育+外语”跨学科培养模式,助力中国体育国际话语权提升。
何兴建表示将积极革新研究生指导模式,推动外语学科与新兴领域融合,提升学生综合竞争力。
本次学习通过思想碰撞与实践探索,进一步明确了外国语学院服务国家战略的发力方向。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英体结合”特色,优化外语学科布局,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体育外语人才、助力体育强国建设注入新动能。
撰稿人:左 娟
通讯员:何兴建
审稿人:顾春先、袁彬